无人机群系统 (UAV Swarm Systems) 是由多个无人机 (UAV) 通过相互邻近的交互形成的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智能交通、灾难救援和协作探测等领域。近年来,分布式控制、优化和无人机群系统的博弈已成为多个科学领域,尤其是控制与机器人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面对日益复杂的任务,设计只依赖邻近相对信息的控制器或协议成为一大挑战。
分布式控制和优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无人机群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易维护性。这些特性使得无人机群系统在应对动态环境和复杂任务时表现出色。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以推动无人机群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理论发展。
本特刊旨在汇集关于分布式控制、优化及无人机群系统博弈的原创研究文章和综述,期待为这一领域提供新的见解和方向。
Drones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智博士,闫芮教授,刘亦石博士,李晓多博士和王庆博士,合作创建特刊“Distributed Control, Optimization, and Game of UAV Swarm Systems (2nd Edition)(无人机群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优化与博弈(第二版))”。本特刊旨在征集论文 (原创研究文章和综述文章),以提供关于无人机群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优化和博弈的见解。
该特刊与2025第九届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进行合作,优秀论文会推荐至该特刊进行发表。会议信息见后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2017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2年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集群系统、弹性协同控制、分布式优化与博弈对抗等,研究工作聚焦群体智能基础科学理论与工程应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在Automatica和IEEE汇刊等国际控制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担任国际控制领域知名SCI期刊IJNRC、Drones等客座编委;IEEE CDC、ICCA、ICARCV等国际会议的编委。是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委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委会等委员。主持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航空基金项目、北航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曾主持瑞典Wallenberg-NTU人才项目,并参与新加坡NRF、教育局、经济发展局等多项项目。获IEEE ICCA、ICIA、RCAR等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提名奖等荣誉奖励。
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北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21年1月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国家公派留学。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于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博士后。长期从事无人集群智能博弈与强化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包括无人集群攻防微分博弈、神经符号混合博弈、大模型决策规划等。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篇,包括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AC/Automatica长文5篇、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O长文1篇、计算机科学理论顶级期刊I&C长文1篇、IEEE TCYB、FM、UAI、L4DC、IEEE CDC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北航敢为行动、北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曾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优秀组织奖、JW某部“集群突击”群体智能开放挑战赛虚实联动比赛一等奖 (排名2/10)、首届反无人机XX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创意奖。担任多个IEEE Trans汇刊、Automatica和国际顶级会议AAAI、IEEE CDC、ACC等的审稿人。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期刊View & Comments轮值主编、Drones期刊客座编辑、《智能安全》青年编委。
研究领域:集群智能博弈、神经符号混合博弈、集群攻防对抗、强化学习与大模型决策规划、无人飞行器集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受理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面上项目、装发预研项目、军科委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入选思源计划,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第一届空军“无人争锋”挑战赛优胜奖,第二届空军“无人争锋”挑战赛冠军及优胜奖,第三届空军“无人争锋”挑战赛冠军,相关科研工作和研制的平台支撑了中国科协科普宣传工作。担任中国指控学会 (CICC) 青工委委员,集群智能专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集群控制大会宣传主席,IEEE TC、RNC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参与建设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软件安全),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工程师核心课程 (软件安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取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2020年取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群系统智能决策与规划、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无人机智能空战协同决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空航天院所合作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和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二等奖、“无人争锋”挑战赛冠军、全国集群智能技术挑战赛优胜奖等奖励,指导学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智领群蜂2023”国际无人蜂群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生培养,相关学生获北航优秀硕士论文、北航硕士研究生十佳等。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入选国家博新计划。主要从事无人集群系统自主化协同控制研究,主持和参与军事智能基础研究基金、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项目。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 (ESI高被引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utomatica、IEEE汇刊上发表论文15篇,获得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最佳论文奖等科研奖励;担任《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编委、Drones期刊客座编辑、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委会副总干事等职务。
会议介绍: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 (简称CCSICC) 是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集群智能、协同感知认知、协同决策规划、协同制导控制等领域的权威学术会议之一,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每年举办一次,已经成功举办8届。CCSICC 2025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上海召开。CCSICC 2025将集聚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部门的专家学者,探讨和交流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领域相关的学术和工程问题,并将邀请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会议还包括小组讨论、邀请组、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等。
期刊主要涵盖无人机、无人机系统、远程驾驶航空器系统、水下无人机、无人地面载具、全自动驾驶和太空无人机等相关的最新科学技术及应用。目前期刊已被EI、Scopus和SCIE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位于Q1分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上一篇:Applied Sciences 论文选题灵感:应用生物领域高引文章精选
Non-Coding RNA创刊10周年:十载同行,共探非编码RNA未来
MDPI 环境与地球科学学科领域期刊最新CiteScore速览
Nanomaterials 中国农业大学唐玉莹等团队——纳米农药与纳米肥料:全球粮食安全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Nanomaterials: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海露团队——二维层状材料中的雪崩倍增效应及光电子器件应用
Forests: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蓓蓓副研究员等创建特刊——森林水碳循环及其耦合
Applied Sciences 论文选题灵感:应用生物领域高引文章精选
报名已开启!MDPI第二届物理&数学学科峰会——量子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