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平台(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Pg电子平台:博世走到“智能化”风暴前沿—PG电子游戏网址入口
Pg电子平台:博世走到“智能化”风暴前沿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5-24
  五一假期前,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发生交通事故,家属发出“AEB没起作用”等质疑,很快冲上热搜。   不敢怠慢,博世很快回应,“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AEB)。”   2023年,博世电动化相关业务在华快速增长,其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约47%。面向新能源乘用车,博世的电桥、电机、电控出货量位居市场前列。   而对于传统Tier 1巨头而言,智能化才是一

  五一假期前,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发生交通事故,家属发出“AEB没起作用”等质疑,很快冲上热搜。

  不敢怠慢,博世很快回应,“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AEB)。”

  2023年,博世电动化相关业务在华快速增长,其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约47%。面向新能源乘用车,博世的电桥、电机、电控出货量位居市场前列。

  而对于传统Tier 1巨头而言,智能化才是一场更深的风暴,博世已然走到风暴前沿。

  车辆运动智控系统、舱驾融合解决方案、中阶智驾解决方案、高功率密度多合一电桥、智能悬架控制系统、12V锂离子电池等,不少是由博世本土团队研发,也是首次参展。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介绍着各项业务情况,以及智能化方面的重要进展:

  “博世舱驾融合方案,将智驾和智舱融合于单一芯片和域控上”;“城市领航功能将于5月发布”等。

  舱驾融合方案的推出,以及城市领航的交付节点,说明博世智能化变革的进度,正紧跟中国市场的头部梯队。

  2023财年,博世全球销售额达到916亿欧元(约 7108.16 亿元人民币),息税前利润率达到5.3%。管理层预期,2026年能够可以达成7%的目标,也就是,降本增效的日子还要再熬两三年。

  “去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8%,如果不考虑未来,将研发投入砍掉4个点,今年的息税前利润率就能达到9%。但博世不愿意减少研发投入,今年在研发上仍会保持8%到9%的投入。”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分析道。

  在中国市场,博世2023年销售额达到182亿欧元(约1391亿人民币),博世对外有一套既定规则是,不会提及个别国家的研发投入。

  过去10年,博世在中国投资大概超过500亿元,平均每年50亿元。这一数字,自然包括工厂建设,不包括研发、市场、销售、行政等,本土化研发的那部分,大家只能自行估算。

  跟智能化的中国顶级玩家相比,博世中国如此的投入规模,可能不太高。当然,博世集团会对智能化投入做通盘考量,很多通用性技术研发不必在中国。

  PG电子平台

  作为对比,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自2019年成立至今,累计研发投入的规模是300亿元。其中,大头都投向了智能驾驶。

  余承东曾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表示,“华为在自动驾驶方向上投入的研发占智能汽车部门总研发的70%-80%。”

  华为车BU发力智驾,在于自身拥有ICT技术优势,具备软件、芯片和通信能力,可以更快建立了一条覆盖自动驾驶芯片、算法、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核心传感器等在内的产品线。

  博世的基本盘,是燃油车时代积累下来的底盘等垂直优势,以及创新的电动化产品。

  “哪怕在智能化过程中,博世的优势是华为无法比拟。”博世高管的这句话,体现了底气。

  车展访谈期间,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博世动力系统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还提到,“博世在高阶智能驾驶方面已经投入了很久,展台所展示的500Tops(算力)硬件能力是目前中国市场最强的。”

  博世的强项是高度安全的硬件和基础软件,主机厂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做个性化功能。

  面对智能驾驶这桩费时耗力的生意,与华为式的每年投入百亿元做智驾的激进做法不同,博世选择了在注意安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家族企业博世是有祖训的,创始人罗伯特·博世的遗嘱中有一条:“应当最大限度的确保财务独立”。

  所谓财务独立,意味着烧钱有节制,保证财务稳健。直白地讲就是,有节奏的前进。

  具体到智能化领域,便是要稳扎稳打。短期集中烧掉大笔资金,从而迅速获得一项新技能,那是华为才有的“压强式”做法。

  博世的智能座舱业务相对成型,目前可提供不同算力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累计出货超过130万台。

  智能驾驶业务处于跃升期,博世在ADAS领域有着20多年的经验,但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经验不多。

  进入高阶自动驾驶市场后,很快就洞察到这条赛道是场拼耐力的长跑。管理层也看到,这一细分领域还没一家公司真正赚到钱。

  两年前,第一任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胤,对高阶智能驾驶判断就是,“这是一场马拉松,到现在还没超过5公里”。

  智能驾驶领域,博世把算法的研发交给了合作伙伴文远知行,与自研核心算法的华为截然不同。

  “博世负责域控制器硬件设计、底层软件、中间件、应用层和云服务软件开发,文远知行负责行车的感知、规划和部分云服务子模块的开发。”吴永桥描述了两家公司的分工。

  类似的做法,博世在智能座舱上也采用过。三年前,也就是2021年8月,博世宣布与车联天下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布局智能座舱赛道。

  与本土玩家合作,好处是快。博世与文远知行合作的方案,目前已经在奇瑞星纪元ES、ET上进行了搭载。

  高速NOA已经在今年2月量产上车,至于技术难度更高的无图城市NOA,也有明确节点。

  “明年9月份之前,争取在7月份之前,我们就会实现无图化。”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博世动力系统中国区总裁王伟良在北京车展上说。

  作为智驾方案供应商,华为车BU、大疆车载等偏软件研发的公司,均将算法牢牢握在手中,而且软硬结合的趋势也在蓄力。而提供自动驾驶域控,门槛不高,且车企逐渐呈现出自研域控的趋势。

  这是所有老牌Tier 1的痛点,甚至是传统主机厂的痛点。由于其中的分工、协作、利益分配等不同要素交织,智能化这件事,曾让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业务栽过跟头。

  一大动作是,引入蔚来汽车智能驾驶算法融合总监姚雨涵,担任博世XC全球ADAS系统、软件与服务业务部CTO。让见证过炮火的人来带队,足见博世的转型决心。

  汽车行业的可见未来,是一切要接受AI的重塑,玩家们已经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

  年初的博世互联世界2024大会上,马库斯·海恩博士与博世CEO斯特凡·哈同博士一同,在线请教了埃隆·马斯克对于未来五到十年的AI的看法,以及生成式AI对于提高生产率的想法。

  马斯克当时说,自动驾驶可以让乘用车的使用效率提升5倍,他还提到自家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夸赞其“几乎可以做人类能做的任何事。 我只希望,机器人能友善的对待我们。”

  中国本土Tier 1中,大如华为车BU、大疆车载,已经找到了量产上车路径,智驾方案不仅打入自主品牌,还拿下了一小批合资品牌。

  于博世、安波福、法雷奥这些国际Tier 1而言,都要尽力尽快探索智能驾驶商业化的边界和路径。相信博世们早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