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上图为1999年,满载着参加跨区收割小麦作业收割机的专列从石家庄铁路分局正定火车站开出,将河北深州、藁城等地农民的120多台收割机运往河南开封(新华社记者 周文广 摄);下图为2020年6月2日,在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九分场,农机队伍准备出发(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世纪50年代,河南郾城万金公社社员在踩水车浇田(魏德忠 摄);右图为2017年3月9日,在河南浚县王庄镇一处麦田里,自走式智能喷灌机在进行喷灌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世纪50年代,河南荥阳广武农业社社员在测量、记录地温(谢延华 摄);右图为2021年4月14日,工作人员在河南商水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86年,河南浚县农机公司组织服务队走村串乡义务修理农业机械(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 摄);下图为2020年9月4日,河南汤阴“精忠飞防大队”飞手在操作植保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81年,河南兰考爪营公社爪营三大队购买了12部喷灌机,在抗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小麦获得丰收(新华社记者 朱广智 摄);下图为2020年4月24日,在河南省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大型喷灌机在进行喷灌作业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50年代,河南偃师万亩丰产区开镰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 摄);下图为2021年6月6日,在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九分场的麦田里,农机手操作收割机收获小麦(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1959年,河南黄泛区农场员工在堆放刚收打的小麦,准备入仓(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 摄);右图为2018年6月4日,在河南黄泛区农场,工作人员将刚收打的小麦过筛后直接装车,准备运往粮库(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71年,河南禹县(现禹州市)生产的大批粉碎机准备运送出厂(蔡玉琦 摄);下图为2012年9月12日拍摄的河南洛阳一拖集团东方红拖拉机生产线(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82年,河南沈丘纸店公社纸店大队13生产队的社员用集体的手扶拖拉机碾打小麦(新华社记者 朱广智 摄);下图为2024年6月5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举行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旨在规范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减少粮食在收割环节的损失(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