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新发布的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无疑让紧张数月的关税冲突暂告一段落。
美国选择撤回绝大多数对华加征关税,中国也同步调整了部分反制措施,表面上看,关系进入休战期。
但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这并非终局,尤其是美国方面真正想要获得的“稀土筹码”,至今仍未拿到手。
实际中,这场经济博弈的核心早已超越了表面上的关税,让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问题成为了暗流涌动的新焦点。
有意思的是,就在声明发布当天,中国商务部迅速宣布打击战略矿产走私的专项行动。
这次行动涵盖镓、锗、钨、中重稀土等珍贵资源,不仅展现了中方对核心工业命脉的高度重视,也明显传递出针对当前、中长期博弈的主动姿态。
事实上,虽然外界普遍注意力聚焦于高企的关税,但围绕稀土资源的争夺才是真正的较量重点。
从过往的消息来看,美方多次试图施压,希望中国放松对钐、钆、铽等重要稀土出口的限制,甚至提出了交换条件。
但谈判至今,中方始终没有在核心资源领域让步,这恰恰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和信心。
为何稀土如此重要?以美国为例,他们80%的稀土原材料都依赖中国进口,而在精炼和深加工层面这种依赖更甚。
比如一架F-35战机,需要消耗超过400公斤稀土材料,如果断供,兵工产业链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品。
据公开数据推算,如果稀土供应受限,美国自有储备在保障军工需求下,最多还能坚持几年;但若继续维持当前的高消费,同时满足新能源车等领域,最快一年内就可能耗尽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没有仅仅依靠管控政策,还在不断完善出口许可制度,严查不同企业稀土使用流向,特别防范战略资源流入军事用途。
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查获的稀土走私案件大幅增加,意味着非法渠道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漏洞。
商务部此次专项行动,显然是在堵死美方借走私、曲线获取稀土的捷径,这步棋堪称未雨绸缪。
把这些变化放到长期博弈背景下看,中美争端绝不会因为一纸协议彻底消停。美方政策制定者也很清楚,仅凭谈判换不来战略资源,只能被动接受现实。
实际上,中国保持对关键资源的议价权,也是新兴产业竞争下的必然选择。对美国来说,寻找替代方案或者加快自身稀土产业建设,是唯一路径,但短时间收益甚微。
冷静分析,中美间的经贸战远未结束,未来新的矛盾点或许会不断浮现。合规、高效管理本国战略资源,不仅守住了自身安全,更提升了国际竞争地位。
回顾整个事态,稀土不是表面交易,更是国家科技与安全的核心环节。全球格局正走向新平衡,盯紧根本利益才是经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