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常村煤矿机电管理的现状来看,机电从业人员培养和素质提升主要存在职工从事机电工作意愿不强、部分从业人员基础较差、工作压力较大等。因此,我们要从文件执行、制度改进、标准制定、激励考核等方面着手,提升机电从业人员素质和从业积极性。”机电技术管理中心负责人张超华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仅思想观念要创新,还要结合矿井实际,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从‘忧虑情结’‘换挡焦虑’的定量思维中走出来,更加注重遵循矿井高质量发展目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张超华表示。
机电技术管理中心紧扣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抓管理促机电振兴工作,加快机电管理工作融入到矿井各项重大工作部署中,并树立“大机电”管理理念,对机电从业人员的岗位津贴实现差异化管理,增设机电从业人员专门表彰奖项,提升福利待遇;通过制定学历提升激励措施,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培养和发展人才等,全面构建了立体化、网格化的机电管理发展布局,为提升机电检修率、完好率,助推矿井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该矿在解决机电从业人员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上,一方面采取各队组在处置本队机电事故过程中,借用其他单位处置能力强的机电从业人员参与事故处置的,进行奖励;同时,制定了全矿备品配件共享激励机制,对主动给其他单位提供配件的机电管理人员实施奖励。此做法不仅能把有限的配件资源发挥到最大,减少事故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还能减轻机电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管理中心创新实施了“向事故学习、让事故警示、提全员素质”的“轮讲”做法。该做法是由发生机电典型事故队组的机电从业人员,在机电例会上对所有队组进行讲解,对讲解到位并起到工作促进作用的,不但进行奖励,还要鼓励讲解人员参与地面机电设备的安装、配套和调试工作,并审批解决相关人员地面出勤问题。同时,对于提出“金点子”,提升工作效率的职工,实施奖励,运行近一年来,效果显著。
常村煤矿在推动机电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育才、引才、用才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大机电”管理“常村模式”。同时,加强全员科技研发攻关,实现更多技术成果的转化,为推动数智化矿山建设发展找到了更多的路径。来源 潞安化工常村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