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优文库上搜索。
1、 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研究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研究 提要提要 本文结合某市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的实践,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研究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及工作内容。主要讨论战略目标的确定、系统开发过程参与者的关系、系统框架结构的分析等问题。关键词关键词 ITS 战略规划 系统结构 1引言 智能运输系统(以下简称为 ITS)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许多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同时需要在多个行业及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以达到整合分散开发的多个项目,构成协作运行的复杂巨系统的目标。为此,ITS 的系统规划显得十分重要,日本、美国、欧洲等均有许多成果,
2、形成了系统框架结构、系统相关规范等代表政府意见的重要技术文件。ITS 系统战略规划是系统规划首先需要进行工作,其任务是根据某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系统的战略目标;确定开发过程的战略布局,划分政府、企业、研究单位之间的协同任务,确定系统整体框架结构,以及相应的信息组织方案,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本文结合某市智能运输系统的战略规划实践,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具体讨论战略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方法。2战略目标的确定 为正确确定系统建设的战略目标,其基本研究方法是采用宏工程的思想,研究交通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交通系统的功能要求定位。在某市 ITS
3、 系统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中针对这部分工作采用了如图 1 所示的工作流程。图 1 确定市域 ITS 建设战略目标的研究工作流程 该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从 80 年代的一个边境小镇发展成为具有 350 万人口,充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 现有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分析 交通系统改造目标的确定 发达国家的 ITS 服务需求分析成果 现有技术基础及适用技术分析 市域 ITS 的建设目标的确定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交通系统概念 活力的现代化都市。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产业结构将向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调整,同时加快建设华南物流枢纽,加快对现有交通系统的技术改造,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在此背景
4、下,该市加快了对交通运输系统改造的步伐,全市已经或正在展开的相关建设项目有:无线集群调度系统;GPS 定位系统试点;远程电子监控系统;运政稽查管理系统;交通一卡通系统;集装箱运输 EDI 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等。为整合上述系统,建立相互有机联系、高效运行的 ITS 整体系统,根据该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确定的系统建设目标为: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及其他城市交通部门提供信息化的决策支持手段,以提高行业管理的水平及能力。构建城市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为区域物流中心及区域航运中心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交通运输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为公众提供
5、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的运输服务。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运输企业的生产率、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有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及系统建设的融资手段,确保有效利用体制资源和财政资源。根据已有建设基础确定的系统建设战略重点是大力进行系统整合,构筑有机的系统结构,已达到充分发挥系统整体效益的目标。3系统建设机制分析 31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特点 311系统创新特点 与传统运输系统相比,智能运输系统具有显著的系统创新特征:通过信息技术对分散进行的个体交通行为进行引导整合,帮助个体在掌握宏观信息的基础上将其交通行为合理化,促进系统整体的协调。通过信息技术增强管理水平,形成交通系统的完整信息采集、
6、信息管理与加工、信息发布“系统神经网络”,以支持各种科学决策行为。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交通系统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协接:交通运输信息融入供应链;交通运输信息融入居民生活信息链。因此,智能运输系统是对传统运输系统的一次革命,传统的运输观念、运输行业组织形式、运输管理方法,以及传统的运输技术都将由于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而发生变革。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种技术开发研究过程,而且是一种组织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变革,先进技术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是非常有限的。312系统协调运作特点 ITS 的系统整体性体现在:跨行业特点。ITS 是涉及众多行业领域的社会综合系统,行业
7、之间的协调包括:建 设任务的协调,管理体制的协调,政策的协调,技术的协调,基础设施使用的协调,信息采用与应用的协调。跨技术领域特点。ITS 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成果,需要多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建设过程中恰当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是系统有效展开的前提条件。32政府与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关系 在某市智能运输系统战略规划研究中,是充分考虑了上述系统建设特点后,确定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321政府的职责 ITS 建设过程中政府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为:推动企业为主体的行业性技术进步;为社会提供基础设
8、施;有效协调系统研究开工作,以及开发过程中各种角色之间关系。为此,政府将进行如下行为:规划行为。制定系统发展战略、系统框架结构、系统概念设计、系统上层结构设计、系统项目规划与设计等指导性方案,以指导整个系统的协调展开。引导行为。通过建设项目的指导性评价文件(技术有效性评估、技术市场评估、技术筛选和分组等),阐述 ITS 对企业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引导企业在市场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获取主动地位。政府需要通过优惠政策或投资支持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并组织必要的实验性项目的实施,通过示范项目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建设行为。政府承担 ITS 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信息建设(采集、管理、发布)的任务。协调行为。政府
9、通过政策、税收、行政等手段协调众多系统建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保证系统规划的可靠执行,需要推行 ITS 项目的技术监理制度。技术培训及技术传播行为。政府需要组织行业性技术培训,帮助各类管理及技术人员了解新技术概念及价值;政府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多种媒介发布一系列技术指导文件,宣传新技术的意义,并指导社会各界的参与。322企业的职责 运输企业需要增强技术进步的紧迫感,认识到随着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运输企业将受到国外企业强有力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参加 WTO 以后将开放物流市场,传统概念上的运输企业将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系统的要求,传统概念的货物运输正在趋于萎缩。公交企业需要认识到随着交通服务水
10、平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并提高公交分担率,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企业需要敏锐地认识到 ITS 所开辟的广大市场,以及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去。323行业间协调关系 从行业分工角度来看,ITS 可以划分成为如下研究领域。纵向阶段划分:ITS 系统规划、ITS 具体技术。横向行业划分:围绕道路交通管理的系统(先进交通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以交警系统为主体承担;围绕运输管理的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信息化公交系统等),将以运输管理部门为主体建设;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包括综合交通信息系统等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