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圈最大看点一定是围绕“智能驾驶”的竞争,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可能非常尖锐的问题:智能汽车用户是否需要再教育,驾校有没有必要开设对应培训课程?
当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逐步下沉至主流车使用的时候,大量从未接触过智能汽车的新老司机很有可能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主流车的市场占有率是超过60%的;一旦这些车具备了辅助驾驶功能则公路上的大量新车都有可能处于自动(辅助)驾驶状态,同时一旦辅助驾驶系统被错误使用则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交通事故。
不能否认曾经主要用于中、高端汽车的技术下沉到主流车使用是一种进步,“智驾平权”是应当给予肯定的。但是在这些系统的命名方面又普遍存在“高”或“超”的描述,类似的描述是可能给用户造成错误理解的。
截止目前的真实情况是没有任何一辆面向C端的乘用车产品达到“高度自动驾驶”的水平,更没有可完全自动驾驶的家用汽车;甚至于没有一款达到3级标准的车辆——在售车辆不分车系、不论品牌,全部都只有L2级智能辅助驾驶和对应推荐国标2级(组合辅助驾驶)的能力。
使用这些车辆时必须手持方向盘,时刻保持对路况的观察,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意的;2级对于车主而言的意义不过是“歇歇腿”和“歇歇手”而已,对应的主要功能不过是全速自适应巡航、不用控制油门和刹车踏板,或者是车道保持或自动进入匝道、不用时刻转动方向盘。
毫无疑问,车主一定会采信品牌的说法;其中有一个很微妙的心态,那就是我花了大价钱买的汽车应该挺不错,品牌又对相关系统进行了“高”的评价或定义,那就一定差不了!没有人总愿意自我否定,相反,人们总会肯定自己的选择。所以只要选择了对应的车辆则很有可能按照“高”的标准去使用“低”的系统,这就是典型的错误用法,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必定不低。
在过去的几年中时常发生因错误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情况,可是这些热点新闻的周期往往只有几天,很快就会被人忘记。
毕竟过去具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多为中、高端车,车辆占有率本就很低,其中的智能汽车占有率只会更低;而主流车的占比是非常高的,所以现在难免会让人想到某品牌高管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套用这句话来提问则应当是:智能汽车用户是否需要再教育?
笔者认为在对应的驾驶培训中应当加入并动态更新智能汽车驾驶注意事项的题目,购买智能汽车的消费者也应当在购车之前完成对应的知识培训和考核,以避免初级智能汽车的普及对公路秩序带来挑战。